杏儿说着抬腿就走,苏桃拉住了她,把包了一手帕的珠子往她怀里塞。
她们两个人在这里拉扯,赵氏、冯氏都看在了眼里。
东西都是苏桃的爹娘拿来的,赵氏不好开口说话。
抱着朗哥儿的冯氏开口了,“杏儿,给你你就拿着吧,你们一家人客气个什么。”
杏儿听冯氏这样说,便伸手接过了苏桃递过来的那包珠子,笑盈盈地说:“婶儿这样说,那我就收下了。”
冯氏:“收下吧。”
杏儿把珠子抱进怀里,对苏桃说:“我先放屋里去。”
苏桃笑着嗯了一声,杏儿满心欢喜地回了倒座房。
不说她忙了一天,只说到了晚上,杏儿拿出来那一包珠子好好地给齐三郎炫耀了一番。
杏儿深切感觉到,桃娘、二伯母她们真的没有把他俩当外人。家里做各季衣裳的时候,她和三郎也有,有细绸料子的,也有平常穿的细布料子的。
以后更是跟这边一心,自是不必说的。
第173章 抓周
齐三郎跟齐贺进来,把堂屋里的箱子搬去了东边的次里间。
堂屋里地方腾出来了,时间也差不多了,赵氏开始招呼着苏桃一起给朗哥儿摆放抓周的东西。
堂屋里铺了一块大红铺,上面放着齐贺封内阁侍读的诰敕、金银七宝玩具、笔墨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小金银锭子。
赵氏看了看摆放的东西,嘴里念叨着:“也许我孙子想做个大将军呢。”遂又拿了一把齐老二做的桃木剑放了上面。
倒时辰要开始抓周了,一家人都聚到了堂屋里。
苏桃抱着朗哥儿,指着红毯子上面的东西对他说:“朗哥儿喜欢什么便去拿吧。”
说完就放开了他。
朗哥儿站在桌子前面,望着门口里面一点的红毯子上摆放的东西,迟迟没有动。
他好似兴致缺缺。
一家人都面带喜色地盯着朗哥儿看,朗哥儿好像看到了自己喜欢的,踉踉跄跄地走了过来。
走到红毯子上,没有丝毫犹豫地拿了那把桃木剑。
众人哦了一声。
抓周是什么意思,赵氏已经给云姐儿说过了,云姐儿了解抓周的意义,她非常希望朗哥儿以后好好读书做个大官。
她自是希望朗哥儿抓到文房书籍,她不甘心地又引导朗哥儿:“朗哥儿再看看,看看喜欢什么?喜欢就拿起来。”
朗哥儿拿着自己的桃木剑怔怔地看着云姐儿,云姐儿拼命招呼他再去选一个。
他低头在红毯子上看了一圈,最后弯腰拿了支毛笔。
正当云姐儿自豪的时候,朗哥儿拿着毛笔伸着手走去了云姐儿跟前,他伸着手把笔往云姐儿跟前送。
云姐儿背着手不接。
朗哥儿经常看到云姐儿拿着毛笔练习写字,他便以为云姐儿想要这个。
笔都给她递到跟前了,她竟然不接,朗哥儿急了,对着云姐儿啊了一声。
云姐儿往后退了退说:“这是你拿的,你以后是不是要做学问?”
说的什么,朗哥儿没有听明白。
他就想着给你的笔怎么还不接?急得朗哥儿艰难地冒出个“不”。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云姐儿急了,“朗哥儿不是说不做学问,他是在叫姑姑呢。”,云姐儿说完低头问朗哥儿,“朗哥儿是不是在叫姑姑?”
朗哥儿啊了一声。
冯氏忙笑着打圆场,“好了好了,咱们朗哥儿以后定能做个有学问的大将军。”
苏虎接了一句:“保家卫国,征战沙场。”
至此,朗哥儿的抓周仪式算是结束了,赵氏收了剩下的东西,便招呼杏儿去安排翠丫摆席。
两桌席面跟往常一样爷儿们一桌,娘儿们一桌。
本来初二这日是去娘家拜年的日子,凑巧了,赶上朗哥儿的生儿,今年是没有办法去了。
苏桃就跟她娘说要初四那日再去杏林巷,冯氏欢喜应和,说初四早早地就把席面备下。
云姐儿坐在旁边吃饭,听到苏桃说要去娘家,在她旁边拉了拉她的袖子。
苏桃低头问云姐儿怎么了。
云姐儿说:“阿姐,我能跟着一起去杏林巷吗?”
苏桃咧嘴一笑,答:“能。”
用过饭,下午苏家要回去的时候,顺子来了。
苏青山跟顺子从南边儿回来的时候,河道已经结冰,没有办法坐船回来,他们是雇了马车回来的。
回来的时候,带回来一些没有在南边卖完的货,当时回来的太晚了,没有时间规整一股脑儿都堆在了苏家的西厢房。
这次顺子着回去,便是想着把西厢房的一些细货规整规整,过了年好拿出去卖了。
齐三郎跟杏儿二十八那日就从庄子上回来了,虽说现在庄子上没有多少粮食了,但是院子里还有鸡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