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之众,其中骑兵约一万五千人。”
“如遇外敌,可动员超过五十万人。”
“想要覆灭他们,很难。”
“如果我们露出敌意,迫使他们彻底投向北元,恐怕事情就麻烦了。”
其他人也大都不赞同此策。
朱元璋也惊讶于陈景恪的大胆,竟然准备将手伸向高丽。
他心里其实和徐达等人一样的想法,太不现实了。
不过出于对陈景恪的信任,他没有着急,而是问道:
“诸卿的话你也听到了,可有什么要说的?”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诸位先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们就效仿一次晋献公,来一次假道伐虢。”
“先安抚高丽,等打败北元守将纳哈出,再趁其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大军掩杀拿下高丽。”
众人依然不看好,计策虽好,可高丽那边也不是死人。
大明在辽东和北元交战,他们岂会不做防备?
明军先是和北元激战,届时师老兵疲,怎么去打以逸待劳的高丽守军?
陈景恪知道仅凭一个计策,说服不了他们,他真正的杀手锏在后面。
“我最近一直在了解高丽的情况……”
“虽然他们明面上实力很强,但内部隐患重重。”
“前任高丽王虽然是北元扶持,但他对北元没有任何好感,反而倾慕中原文化。”
“大明刚刚建立,他们就率先朝觐。”
朱元璋不禁点头,高丽王王颛对大明确实恭谨。
只可惜,被奸臣所害。
现在的高丽王虽然是王颛的儿子,却亲近北元,甚是可恶。
去年他竟然还点腆着脸,请求大明为王颛上谥号。
朱元璋虽然觉得很恶心,但为了安抚高丽,再加上王颛也确实亲近大明。
最终他还是捏着鼻子,封了个恭愍王的美谥。
陈景恪继续说道:“虽然恭愍王被害,但他却留下了一大批心向大明的臣子。”
“尤其是程朱理学,更是高丽治国的学问。”
“受此学说的影响,其国内的文人大部分都心向大明。”
“现任高丽王虽然亲近北元,却也无法左右人心,甚至引起了国内文武百官的不满。”
“现在他之所以还能稳坐国主之位,皆因北元支持。”
“若我们打败北元夺回辽东,切断高丽和北元的联系。”
“恐怕用不了多久,高丽就要改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