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宋穿越指南 第25o节(2 / 3)

其罪一,祭台只有三尺高,仅九尺见方,完全不能彰显仪式的隆重。

其罪二,没有仔细挑选祭祀地点,祭台就在药王庙门口,随便找块平地就瞎搞。不选风水宝地怎行呢?

其罪三,七月才有今年最好的黄道吉日,朱铭却提前举行祭祀活动。

其罪四,虽然勒令祭祀人员要斋戒沐浴,但朱铭监督并不严格,有的官吏说话还有大蒜味儿。

其罪五,以老病之牛,祭祀皇天后土,对皇帝的爸爸妈妈极不尊重。

其罪六,观礼百姓太少,很多百姓都不知道有这个活动。

其罪七,朱铭私下对道君皇帝有讥讽之语,说皇帝是不顾民生的昏君(这个罪名,纯属诬陷)。

其罪八,朱铭不但自己祭祀敷衍,还让各县官吏也草草祭祀。

其罪九,州县官员欲进花石纲,朱铭不但禁止,还将花石纲收为已用(扣押沙金的事儿)。

其罪十,欺压道官与道士,役使道士进山采药(其实是传教),导致药王庙的大多数道士,都不能参加此次祭祀活动。

李道冲拿给录事参军宋宁观看,高兴说道:“此十条大罪,若让官家知悉,姓朱的必定倒霉!”

“可多让几个官员弹劾,罪状也要略有不同。”宋宁建议。

李道冲说:“吾正有此意。”

这两个家伙暗中串联,威逼利诱官员写告状信,还真悄悄凑齐了十多封。

第246章 杀民立威

“太守,李大判正在串联官员,欲上疏弹劾你欺君!”吴懋悄悄跑来打小报告。

此君虽然怂得很,但态度非常端正,而且做事也勤勉可靠。

朱铭笑问:“你怎知道的?”

吴懋说道:“仓曹参军方国良,就被李大判威逼利诱,他昨日暗中派人与我说的。太守莫要大意,他们打算弹劾你祭祀不端,官家可是极为在意这种事情。”

“我晓得了。”朱铭点头说。

仓曹参军方国良一直首鼠两端,他的直属上司是李道冲,同时还受到朱铭的管辖。因此每每听从李道冲的命令,又有意无意传递消息给朱铭。比如这次,既上疏弹劾朱铭,又让朱铭知道他是被迫的。

吴懋建议道:“太守应当早做准备,写一封密奏向官家解释。”

“我会写的,”朱铭问道,“城外可有饥民聚集?”

吴懋说道:“已有零星饥民,从乡下和山中逃荒至此。下官正在安排赈济,等人数再多些,就让饥民修缮码头,再修缮从码头到城门的道路。”

朱铭提醒道:“饥民人数有五百之后,就让他们兴修水利和桥梁,沿河士绅也得参与进来,毕竟兴修水利对他们最有好处。再发公文给各县,让他们随时注意,饥民达到一千就得上报。”

“是!”吴懋得令退下。

今年的气候极为异常,江淮、湖北、江南已开始夏季降雨,而北方、汉中和上庸之地,却依旧还在持续性干旱。

金州这边,四月末下过一场雨,雷声大,雨点小,也就把地面润了润。

到五月中旬,各县官吏,同时收到两份公文。

一份来自知州,允许各县缓征夏粮,督促他们更多关注赈灾。

一份来自通判,催促各县起征夏粮,并且还定下和买钱额度。

石泉县令苏元老,把两份公文都看完,叹息道:“政出两端,矛盾至斯,非金州百姓之福啊。”

主簿问道:“县尊,我等该听谁的?”

苏元老说:“自是缓征夏粮赈济灾民,速速召集县中富户,让他们摊派点粮食。石泉县的直水(池河)、月河,沿岸灌渠也该疏通了。以工代赈既能救活灾民,也对那些地主有好处。实在粮食不够,就找州里索要。”

说实话,苏元老治民并不积极,甚至有点黄老之术的味道。

主要胜在不折腾自己不折腾,也不让属下官吏折腾。灾年以工代赈,已经是他最主动的一次了,其余时候都是让百姓自己过日子。

隔壁的江阴县却不同。

县令罗汝楫看完两份公文,立即就有了计较,叫来主簿和书手:“夏粮即日启征,也不要催促太过,还是该以士绅为主。夏粮征收上来,可以赈济灾民嘛。”

主簿对此很反感,但欲言又止。

书手却拍马屁说:“县尊此言极是,既遵了通判命令征粮,又遵了知州命令赈灾!”

两份内容完全相反的公文,给了罗汝楫操作空间。

他征粮、赈灾、捞钱三不误,上头追究起来,可以随意狡辩,反正自己不会背锅,让知州和通判狗咬狗自己藏在下面捞钱即可。

平利县令则直接躺平,他这破县太穷了。粮也不征,钱也不捞,灾也不赈,只让富户摊派施粥,自己躲在县衙喝酒赋诗,等再熬两年就离开这鬼地方。

洵阳县令倒是积极赈灾,且第一个请求知州给粮。他的态度很明白,我也心系百姓,但手里存粮不够,州里给了粮食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