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7节(1 / 3)

对于这些布帛的作价,柳氏难免多问了一句。

韩彻笑着说道:“阿母,松州可是衣被天下,纺织一向来最为发达不过,价钱肯定比京城要划算的多。”

但便宜是便宜,韩彻这次带回来的量其实还远算不得大量。

漕运马上就要正式全面改革,到时候各地的物资将会通过专业的漕运队伍,被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京城来,各种过去因为运输不便利导致作价高昂的物品,很快也要因此迎来一场价格的持续下降。

晚些的时候,收到消息的大娘和齐五郎果然也带着两个孩子过来了。

“我都听人说了,二郎这次从江南区域运输了好些物资和税粮来京城,时间还比以往减少了好几个月。想来京城以后,断不会再轻易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了……”只见大娘一脸高兴的对韩彻说道。

相对比大娘的纯粹高兴,齐五郎想的事情难免就更多些。

“二郎,此次漕运事务办完,是不是接着就要忙常平仓的事务了?”齐五郎担忧道。

“姐夫勿要忧心,此事我有办法解决的。”韩彻笑道。

“那常平仓事务可不比漕运。”齐五郎显然没法放心。

因为常平仓历来的放权,粮食的收购,抛售和管理,可是关系到一众地方官员的大量灰色收入。

韩彻一旦动常平仓,就等于动人家的财路。

正所谓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这事即便是真让韩彻办成,只怕从此以后,全国所有的州郡里面,都有被他得罪的地方官员了。

“姐夫放心,我心里有数的。”韩彻仍旧一脸笑意。

齐五郎:“……”

他就是没法放心啊!

改革

齐五郎所担忧的事情,韩彻心里也都十分的明白。

之前带着工作组在各地巡查时,韩彻就已经发现,几乎所有地方的常平仓,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弄虚作假的问题。

作假手段浅薄的,韩彻光是通过实地考察,和向当地百姓打探,再结合账册上所登记的购入和售出两方面的粮价就能看出来。然而更多的是手段高超的,他们并未在粮食价钱方面作假,而是在购入和售出的数字上去动手脚。

只要账册上所登记的数字最终算下来是对等的,那么过去每年到底购入了多少粮食,又售出了多少粮食,朝廷想要探查清楚,那就真的很难了。

对于这部分的探查,韩彻是通过实地的考察,还有从各州府所登记的总户数和粮食耕地亩数,人均亩产量和当年向朝廷缴纳的赋税,以及民间查询得到的一系列数据,再逐一核算后,先得到一个当年官府需要收入或抛出的粮食大概估算值。

最后韩彻再与账册上所登记的数据做对比,就可以看出来各地方在常平仓这块大概是跟朝廷虚报了多少。

当初刚了解这里边的情况时,韩彻也确实感到过震惊又气愤。

朝廷划拨银钱给各地方政府,让地方政府在粮食产量丰收的年份,提高一部分价钱收入粮食,以免谷贱伤农。

收取到常平仓里的这部分粮食,官府既可以就近调拨去缺粮的地方,起到赈灾的作用。也能在歉收年份时,以相对低于当时的市价去放粮,以免谷贵伤民。

所以常平仓的设置,本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却因为朝廷没办法监管到位,变成了地方官员谋得私利的来源之一。

更让韩彻感到心痛震惊的是,账册上所登记的粮食现有数字,都极可能是虚构的。实际一些地方的常平仓里,并没有那么多的粮食。

这若是突然遭逢灾害或意外,朝廷从本以为该有粮食的常平仓里去调拨,结果就是根本就拿不出来,最终遭殃的就是那些等着救灾的地区和百姓。

因此,在巡查期间,韩彻越是对各地常平仓存在的问题了解的越多,他就越是不能再任由这些情况继续发展下去。

然而韩彻现在也没办法直接向朝廷检举这事,实在是这里面牵扯的人数太过庞大,一旦开始清理,那是全国上下所有的郡县里面,都会有一大批地方官员被牵扯出来。

穿越过来的这十几年的官场生涯,也让韩彻看懂了如今的朝堂局面和风气。

也莫说是普通官员,就是最高的掌权人,首先看中的都是政/治立场。至于所谓的政/治见解,政/治举措以及才华和能力,都只得退居其次。

就好比这两次的党派大争斗。

如前太子一党和昌王一党的那些拥护者和亲信们,难道就没有一个是非常有才华有能力的吗?可不管是当初的老皇帝也好,还是颖王也好,只要是跟他们站立在政/治立场对面的,就是他们的死对头。

结果更是无出意外的,都被老皇帝和颖王发配流放了。

可想而知,只怕韩彻这边才刚向朝廷揭露这事,在朝堂上还属于“孤家寡人”的他,极可能会先被朋党势大的对方给清理掉。

官职保不保得住倒还是小事,最怕的是家里人又要被自己牵连,就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