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8章(1 / 2)

虽说崇祯皇帝一再告诫自己,别那般勤政克己,想给积重难返的大明,实现真正意义的拨乱反正,还需很长的时间和周期,可现在所处境遇明显好了很多,这难保让他想将很多谋划,都逐一落实下来。

和周皇后寒暄一会儿,崇祯皇帝就离开了坤宁宫,朝乾清宫那边走去。

“皇爷,据司礼监来报,一些宗藩已抵通州。”王承恩紧随在后,微微欠身道:“不过对临时搭建的行营,多表露出……”

“那就叫他们忍着。”

崇祯皇帝不假思索道:“朕叫他们来京城陛见,一个个心中就不清楚怎么回事?似大批宗藩入住通州,那还不知被搅成什么样子。

告诉通州的行营太监,过分的要求一概不予理会,等所有宗藩都抵京了,朕再传旨召见他们。”

“奴婢遵旨。”

大明宗藩这件事情,必须要妥善解决,不能叫他们在就藩地,继续为所欲为了,否则大明根脉不知被啃噬成什么样。

“对了,过两日,传张之极进宫见朕。”

崇祯皇帝想了想,伸手道:“理藩院创设到现在,也该发挥他们的成效了,白白拿着俸禄和皇粮,这肯定是不行的。

另外从内廷这边,筛选一批年老的宦官,最好是识文断字的,朕要创设一所宗学,来好好教教宗藩和宗室子弟。”

“皇爷,创设宗学一事,若是在朝传开,只怕那些文官会说些什么吧?”王承恩想了想,面露忧色道。

“毕竟皇明对待宗藩和宗室,都是有着种种限制的,奴婢怕外朝那帮文官,会死揪着此事不放。”

“这些朕都想到了。”

崇祯皇帝摆手道:“曹化淳不是从山西回来了?到时叫那些反对的,都好好看看,代藩和晋藩一脉,都干了什么。

一个个死揪着宗法礼制不丢手,怕宗藩他们待在京城,会发生什么乱子,朕开设大明宗学,就是教他们子弟规矩的。

等这件事情结束后,就传召各地宗藩子弟,特别是那些世子和嫡子,无一例外,全都给朕召进京城来。”

“奴婢领旨。”

王承恩当即应道。

想要叫大明各地宗藩分支,都能有所约束和忌惮,就必须捏住他们命门,这些进大明宗学的子弟,就是变相的质子。

当然进了大明宗学,想安于享受是不可能了,老实学各种东西吧,等到机会成熟后,这批宗学子弟,都将承袭各脉的爵位,代表着大明去移藩出去,想要祸害人的话,就去大明之外的地域去,这也算为大明开海,奠定相应的基础。

建虏,不过如此

“五军营和神枢营的移防换驻,包括裁撤散兵游勇,这些事情你们做的都很好。”

崇祯皇帝负手前行,对随行的毛承禄、孔有德一行,出言赞许道:“这给国朝减去较重的负担,此外还直接或间接推动一些谋划的落实。

比如九门提督府的定编事宜。

比如军机处所掌裁撤京卫事。

所以在你们的心里,都是始终绷紧一根弦,在京营中当差领军,凡事要多做少说,你们的一言一行,会有很多人盯着。”

“臣等谨遵上谕!”

毛承禄、孔有德他们当即应道。

对天子的这份关切,毛承禄他们皆能清楚的感受到,这和先前在东江镇麾下,那是完全不同的。

这也使得毛承禄他们明白,先前所经历的种种歧视和不公,天子是不知情的,更别提暗中授意一说。

士为知己者死。

从东江军调离到京城为将,毛承禄他们心底所生戒备,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就销声匿迹了。

现在他们所想的,就是做好份内事,不辜负天子的这种厚望和期许。

“都说说吧,对之后京营的发展,有什么想法?”

崇祯皇帝停下脚步,转身看向毛承禄他们,正色道:“现在不管是流贼平叛,还是建虏平叛,局势虽说比先前稳定些。

但是这些猖獗的叛逆势力,一日不彻底镇压铲除,那大明社稷的安定,就一日不会消停下来。

京营的主要职责,虽是拱卫京畿的安定,但在朕眼里看来,该出去征战,那就要出去征战。”

“陛下英明。”

毛承禄神情严肃,昂首行礼道:“对于五军营今后的发展,臣心里的确有些想法,陛下能否恩准,允许五军营多恢复些骑兵建制?

鉴于大明当前叛乱的整体趋势,想要在战场上占据主导优势,除了发展火器部队,增强火炮威力外,更应注重骑军的建设和发展。

仅从三大营这一层面考虑,神机营倾向于火器突杀,神枢营倾向于守阵迎敌,那五军营的定位,应倾向于骑军混编。

这样一来的话,若是某地叛的乱需要镇压,可从三大营抽调相应兵马,混编组成联合军队,协同作战下,能叫战力发挥到极致。”

崇祯皇帝听闻此言,点点头表示认可,其实此事就算毛承禄不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