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章(1 / 2)

而提供给勇卫营这些的,便是内廷下辖的兵仗局。

“朕也想列装啊,只是当前的兵仗局,已拿出了所有的库存。”

崇祯皇帝淡然道:“先等等吧,等兵仗局再生产出一批后,朕会着兵仗局,给京营调拨过去。”

“陛下英明!”

徐光启当即拱手应道。

将这等宝贵的战争资源,给京营,是不可能给他们的。

甚至戍守宫城、皇城的京卫,朕也不会给他们的,一帮乌合之众,短暂整饬之后,就能变成能征善战的精锐了?

这不是开玩笑的吗?

朕就算是给,也是给即将移防广渠门外的三支京营精锐,不过等朕的英杰来了,他们就跟京营再无隶属关系了。

带着这种感慨,崇祯皇帝回到了军机处,而勇卫营出城所闹动静,也叫朝中不少文武知晓了。

然对韩爌、李标这些大臣,他们虽私底下议论起此事,但却没有一人,再去军机处这边,询问具体的情况。

这几日来,崇祯皇帝坐镇军机处,进行一系列部署,虽说短暂遏制住了朝中大臣,但这也使得他们心中,生出了极大的不满。

既然天子不信任他们,那就静静的等着呗,等局势超出了天子的掌控,也就到了他们跳出来的时候了。

“文华殿那边,可有人过来,询问情况?”

回到军机处后,崇祯皇帝看向王洽他们,说道:“另军机处这边,有什么要向朕禀明的吗?”

王洽、李邦华相视一眼,心里哪儿会不知,天子所问是何意。

京城的确很大,但勇卫营奉旨出城,赶赴石门镇一事,依旧传递开来,只不过外朝了解的情况,没有他们在军机处的多罢了。

暂掌军机处话事人的王洽,恭敬的拱手道:“启禀陛下,文华殿那边,忙着处理朝政,未派人过来。

军机处这边,有一事向陛下禀明。

原大名府知府卢象升,原辽东旧将孙祖寿,听闻建虏寇边进犯,又知陛下所颁戡乱救国之诏,特招募勇壮赶赴神京。

眼下卢象升所部万余众,孙祖寿所部千余众,分别暂驻卢沟桥、清河店一带,臣与李侍郎商讨,可否将这两支勇壮之师,划拨到蓟州……”

“不用!”

崇祯皇帝双眸微张,眸中闪烁着精芒,挥手打断道:“即刻派人,传召卢象升、孙祖寿进宫面圣。

朕要见一见我大明英杰!要快!!”

“臣领旨。”

王洽当即拱手应道,然心中却不免生疑,为何天子对卢象升、孙祖寿二人,表现出这般热切的态度?

来了!

来了!

干实事的卢象升,终于抵京了。

情绪有些激动的崇祯皇帝,此时坐在龙椅上,手指敲击着龙案,双眼微眯起来,开始思索,整编卢象升、孙祖寿所部,与移防广渠门外京营精锐一事。

在自己的干预下,拱卫神京的防线,算是明确了统属权责,这不至于说,再叫袁崇焕这个家伙,再依着辽东督师之权搅合了。

只要永平府那边,不出现什么问题。

袁崇焕这个家伙,在率部进驻迁安后,了解到当前局势后,老老实实的,那跟建虏的这一仗,还是有的打的。

当然崇祯皇帝肯定不会,把希望寄托于能吹出五年平辽,蔑视皇权,忽悠自己的袁崇焕身上。

在仕途与名望面前,谁能料想到袁崇焕,会不会再干出没节操的事情。

所以一支机动的战略预备队,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卢象升这位大才,便是崇祯皇帝钦定的总负责人。

“王大伴,将朕先前所留的奏疏,全都整理出来,朕一会儿要用。”想到这里的崇祯皇帝,对一旁候着的王承恩说道。

“奴婢领旨!”

王承恩当即拱手应道,随后忙快步走上前,开始一份一份的整理着,自家皇爷先前所留奏疏。

然叫王承恩心中生疑的是,为何自家皇爷,听到卢象升、孙祖寿之名后,会表现出这般激亢的情绪?

尽管崇祯皇帝掩饰的很好,但王承恩伺候在他身边这么长时间,一些细微的神态变化,就能觉察到不同。

只是王承恩又怎能知道,卢象升这位在天启朝自辞官职的人,有着怎样厉害的能力,崇祯皇帝以后若想再造大明,就离不开像卢象升这样的英杰。

这场跟进犯大明的建虏一战,崇祯皇帝必然会顺应时局,火线提拔一批良才,来充当自己的左膀右臂的。

天雄、忠勇

建虏寇边进犯大明一事,叫整个京畿一带,皆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下,虽说朝廷做了许多部署,但也只是稍稍遏制住这股势头。

卢象升、孙祖寿从所暂驻之地,进入到神京后,再到奉天门碰头,内心可谓是生出阵阵唏嘘。

曾几何时,昔日强盛的大明,竟走到这步境遇,都城竟置身于险境之下,这已是许久未有过的事情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