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草小说>情欲小说>旅明> 第683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3章(1 / 2)

……

穿越众这一次联络太监,也有这个意思在里面。道理很简单:三角形最稳固。

中枢辅臣+内官+外藩,这个三角才是最佳的闭环系统,可以做到政治资源互补,压力疏导。

事实上历代权相缺了内臣的配合都是做不成的。强如张居正,也同样要勾连大太监冯保才能顺利推行大政。后世人人都说张居正和一条鞭,其实冯保在其中起的作用同样巨大。

今天被罗礼士等候的宅邸主人,则是这一时期崇祯内廷的重要人物,司礼监秉笔太监方正化。

在明朝中后期,由于多位皇帝怠政,所以代替皇帝“批红”的司礼监逐渐权势大涨。

程序是这样的:由外朝的内阁辅臣初步标明解决意见(票拟),然后送入宫中的各地奏折,很多时候只需要经过司礼监同意(批红)这道程序后,就成为了具有法律效应的明帝国正式行政命令。

这中间大部分时候皇帝等于都是被架空的,因为皇帝根本没精力处理那么多奏章。

穿越众今天派人接触大太监方正化,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最主要的就是方正化是现任司礼监秉笔之一,批红权正好可以对接温体仁的票拟权,是穿越众最看重的地方。

另外,现在是1630年,十几年后那些比较有名的宫中大珰头,很多还没有混出头呢。

像王承恩不过是个刚混到随堂太监的弟中弟,杜勋还在御膳房学烧菜。

曹化淳倒是风光,正在主持处理平反魏忠贤的冤案。

然而这一项工作摆明了是要和东林党人过从甚密的,所以已经选择了温体仁的穿越众自然不能找他——温体仁可是和东林党誓不两立的。再说了,曹化淳虽说受皇帝看中,但是离着进司礼监还早呢。

至于其他的高起潜张彝宪之流,还是同样原因:这帮人还没混进司礼监。

在这个时间点,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是高时明,秉笔太监是李凤祥和方正化。穿越众现在的目的很明确,只需要和其中一位搭上线就可以了。

这就是罗礼士今天找上方正化的原因:前两人和穿越众,包括穿越众在京城的关系通通不搭界,要紧急沟通很费事。

唯独方正化这边能打上交道。由于此君之前在直殿监当过掌印,而罗礼士又是负责宫殿修缮的,所以双方原本交情就不错。

这两年方正化去了司礼监,而罗礼士由于做了穿越众经销商的缘故,一度曾四下拉关系拓展建材市场,于是双方的关系反而愈发好了。包括方正化的私宅就是罗礼士手下的建筑队给装修的,当时因为方太监升官的原因,玻璃窗和水泥地坪还打了六折,承了个人情。

所以今天罗礼士坐在方正化位于皇城外的私人宅子里,心下还是对任务有把握的,因为他比较了解对方的为人。

到了正午,接到消息的主人果然从皇城出来了——在这之前罗礼士就已经去了一趟皇城,托小太监给方正化带了口信。

方正化是山东人,之前也是一步步从底层太监爬上来的。此人刚刚不惑的岁数,正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时光。

见到主人后,罗礼士并没有耽搁,快速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讲了个清楚。

不想方正化听完后,却当机立断表示可以帮忙:他是太监,在这件事上的角色只是禀报皇帝一声,虽说功劳不大,但是也不用负担什么责任,算是白捡了一个皮夹子。

“咱家要多谢罗兄弟了,此事若成,定有后报!”

“温宗伯和曹将军那里,还请罗兄弟带个话,大家今后要多走动。”

方正化是内书房出身,所以举止做派都近似正规文人,谦和有礼。

第468节 讲故事

慈庆宫在紫禁城东,东华门以北,御马监隔壁。

此处最早叫清宁宫,是太子居所。在后世,慈庆宫已然消失不见。清朝时在原址修建撷芳殿,再后来又扩建成了南三所。清官剧里面脑残粉最爱的阿哥们,基本都在南三所里长大的。

事实上早在天启末年,当时由于天启帝无子,慈庆宫就变成了张皇后的寝宫。到了崇祯朝,直到太子纳妃之前,张皇后依旧居于此。

张皇后名叫张嫣,是天启皇帝的正宫皇后。

由于当年天启帝病危时,张皇后一力在病榻前主张由当时还是信王的朱由检既位,所以崇祯上台后,对这位寡嫂便非常敬重。

崇祯不但为张嫣上尊号“懿安皇后”,而且终其一朝,张皇后都受到了皇帝最高规格的尊敬和礼遇。

为什么自古以来,人们拼死拼活都要争一个从龙拥立的大功呢?就此可见一斑。

……

今日天光明媚,不凉不热,又正值清明时节,是一个郊游散心的好日子。然而在御花园里把臂同游嬉戏扑蝶这种活动,对于某些人来说,就不那么合适了……譬如嫂子和小叔子。

所以大家就只能坐下来喝两杯啤酒吃点烤串聊聊闲话——慈庆宫门前的汉白玉月台上,正有一场露天宴饮正在举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