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草小说>情欲小说>大明王冠> 第740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40章(1 / 2)

这就简在帝心了。

以后只要稍微有个机会,朱棣能想到李懋,那么这位永乐二年的科举进士,大概率就要青云直上,正式走在仕途的康庄大道上。

所以这就是诗会的好处。

之前靖难余晖之中死去的女秀才刘莫邪,也是通过诗会走入朱元璋的视线的,要不然哪能得个女秀才的恩赐功名。

李懋恐怕也没想到,他会成为本次诗会的最大赢家。

放下李懋的诗,朱棣问尚宝司丞,“可曾记录黄昏的诗词?”

估摸着是比不过了。

李懋那首诗确实还行。

尚宝司丞不敢说二话,急忙把记录的《石灰吟》递给朱棣。

朱棣接过一眼,看见了石灰吟三个三字。

讶然而笑。

就这?

那什么石灰有什么写头,你黄昏不会真以为你能写出《卖炭翁》那样的千古佳作罢,那可是白居易,你黄昏再读二十年书也赶不上。

天赋差距在那里。

入眼看了两句,暗暗摇头,比不上了,文字太朴实了,毫无出彩之处。

再看下去。

朱棣倏然僵滞。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严格来说,这也是写实。

石灰本来就是要打碎之后再使用,然后留下一片白净,所以这两句从表面上来,还是描写石灰的使用过程及其效果。

但是,又不仅仅于此。

这种感觉,朱棣就像先是走在一片荒无人烟的蔓草小道上,看不到丝毫盎然生机,只是无尽的平庸,然后突兀的,前面出现了一座高山,山间有瀑流从天而落。

迎面而来,敲打着人心。

写物言志。

这是诗词要达到的目的。

那么黄昏做到了。

而且是于腐朽之处见神奇,于无声处起惊雷。

简单的两句写实,却酣畅淋漓的将黄昏的心志剖开,没有丝毫隐瞒的裸裎在世人面前,坦荡的显现在朱棣眼前。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哪里是石灰。

这分明就是一个愿意为了大明天下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黎民,甘愿奉献无惧险恶也要留下一片清白盛世的明臣之心气。

为此不惜粉身碎骨!

这是何等的胸怀和胸襟,这是何等的壮气凛然。

朱棣深深的震撼了。

他以为自己了解黄昏,然而看见这首诗后,他发现自己对黄昏的了解还是太少,黄昏心中竟然有如此伟岸的初心和志气。

朱棣拍案而起,情绪激动,大笑着说:“好一个要留清白在人间!”

朕喜欢!

这首诗写的是黄昏自己,但朱棣却又觉得,这何尝不是写自己呢,这不正是自己靖难之后的心中所想吗。

朕和黄昏果然是同一类人!

名门之后

朱棣大袖一挥,“磨墨!”

旋即挥毫泼墨,将这一幅《石灰吟》飞龙走凤泼洒于宣纸之上,拿起私章往上一戳,对狗儿道:“拿去装裱好,送至黄府,让黄昏悬挂于书房!”

这是你黄昏写的。

那就悬挂在面前,砥砺你自己。

想了想,朱棣觉得这事还可以继续操作一下,搞一个形式主义,但自己写又太累,于是对狗儿道:“先别急着装裱,拿去翰林院那边,找几个侍读临慕个几百张,然后发放朝堂所有臣子,并让各公事衙门大厅悬挂。”

狗儿嘿的一声,“装裱?”

朱棣理所当然,“除了黄昏那一份,其他的各人自己掏腰包装裱,这点小钱,还要朕给他们出么,不羞臊吗。”

狗儿暗暗好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好像就是郑大监下西洋、解缙编书之后,陛下在用钱方面,变得精打细算了,能不花钱的绝对不会浪费。

……

……

星隐居,尚有六人。

袁珙父子。

两位御医。

徐膺绪和黄昏。

诗会突然就散了,袁忠彻有些尴尬,觉得自己没尽好地主之谊,袁珙这个岁数早看开了,对此无所谓,依然端坐喝茶。

两位御医认识黄昏,其中一位御医,就是当初徐妙锦生产时在黄府,拿过大红包的。

对黄昏感官极好。

况且这两位御医从始至终都没觉得黄昏没学问,是以《石灰吟》一出,也不觉得打脸,有美酒有好肉,干嘛要走那么早。

但吃但喝但聊天便是。

既然来了,总得看看那传名百年的《清明上河图》。

徐膺绪情绪高涨。

妹夫才惊四座,自己这个当舅哥与有荣焉。

喝酒喝酒!

如那李太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岂不快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