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3章(1 / 2)

程远景振奋道:“燕王文可兴国,武能安邦,国难当头,可谓是天降奇才,也不枉我等不远千里相随!”

周子宴环视一干士子微微颔首道:“诸位,真定府城已到,日后,燕王将统率大军镇守河北边陲,择机光复我燕云故土!我等读书之人既然来了,万不可添乱,只能人尽其才,为国出力。”

张魁朗声道:“诸位,老朽年迈,且不惜此残躯,将身许国!若是上天有眼,能让老朽亲眼见燕王率军光复我燕云故土,老朽死而无憾矣!”

“你我,都将名垂青史!”

……

北风呼啸,王霖在马上,环视诸将以及更远端的军阵,燕王大纛在风中猎猎作响。

北宋禁兵编制分都、营(指挥)、军、厢、衙五级。

都级编制常员100人,营/指挥500人,军2500人,厢25000人。

这段日子,王霖反复思量,决定效仿现代军制先对自己拥有绝对控制权的这二十来万兵马进行整编和改编。

随后再扩展至西军和整个大宋国内兵马。

一切为了便于指挥,提高效率,为作战而备。

保持都和营这两级,编制和层次不变。

但营以上,改编为师、军和集团军。

师编制满额为5000人,军满额为10000人,集团军为十万人。

二十五万东军就此整编为三个集团军,二十五个军,50个师。

除此之外,设立预备役和乡兵。

预备役和乡兵由各州府自行募集训练,战时可纳入统一调遣。

集团军以上设战区,目前暂只有两大战区,河北战区与河东战区。

战区以上即王霖的大元帅府。

大元帅府内设三司,作战、后勤和军务。

三司之下又分别设立职责明确的局。

由此,就搭建起了号令全军的调动和指挥中枢。

庞大的指挥中枢需要庞大的人才队伍。

除了从军中抽调的相关具备军事素养的年轻将官,从东京遴选来的各部官员、还有追随王霖来的各地士子,未来,整个大元帅府至少会有四五百人保持常设,来维持帅府的高效运行。

自下而上,分工明确,号令统一。

一个庞大的指挥团队的构建,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解放了王霖,他可以接着当甩手掌柜。

同时,也可直接将王霖的军令从最高层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到军中最底层。

他将作战军事交给了岳飞,整个兵马的调动都归岳飞指挥,岳飞直接向王霖负责。

而岳飞麾下也自有一个小的军事指挥团队,以刘琦为辅。

后勤、军务、内政则交给了马扩和张浚。

当然,除此之外,马扩还兼了地方职务,张浚亦然。

至于张魁三位大儒和数百读书人,从中要选拔一批人进帅府公干,其余,或出任府学和河北官学的教师,或从事辅助军队建设的各项事务。

更重要的是,王霖未来还要在真定府组建和成立真定军官学校。这些读书人都是现成的文化课教员。

他要着手培养自己的基层军事指挥人才。

自己亲自兼任校长。

至于燕青,掌控王霖麾下独一无二的情报机构,和内卫力量。

扈三娘和花蕊麾下的数千女兵归梁红玉指挥,算是大帅府的直属力量。

一万虎神卫属于精锐中的精锐。

战时可战,非战时可巡察监督各军。所以,燕青又相当于王霖的宪兵司令。

岳飞相当于河北战区总司令。

刘延庆相当于河东战区总司令,韩世忠为辅。

东军所属三个集团军,岳飞亲自兼管两个,其余人选,王霖暂时还未想好。

本来韩世忠可以,但韩世忠要奉命入西军掌军。

若是张浚和刘琦成长起来,都可。但现在,他们还没有掌控一个集团军的威望和能力。

这不是说王霖信不过关胜、呼延灼这些悍将,他们为一军将领的作战能力毋庸怀疑,但统率一个方面的统筹能力还是略欠一些火候。

与岳飞、韩世忠相比,诸将还是缺最重要的大局观和战略意识。

……

天气越来越寒冷,已经进入了12月中,正是北方最冷的使节。

数九寒天,可真定府城外的军中却是操演正酣,大改编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改编会持续月余时间。

等在真定府过完年,各路兵马就会按照计划分赴各地镇守。

这样的改编在王霖看来是非常及时和有必要的。

这会提升东军的战斗力,真正确立王霖在这支军队中毫不动摇的权威和地位。

用句后世的话说,就是确定了王霖对东军的绝对领导,也为下步接管西军奠定了制度基础。

数百名读书人此刻正拿着王霖亲自撰写的小册子,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