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草小说>情欲小说>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2362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62章(1 / 2)

青海蒙古,又借着这次平定战乱,彻底趟了一边。

歌德颂恩的折子,在养心殿叠了一尺多高。

雍正心里,也欢喜不已。

年羹尧是他钦点的抚远大将军,又是他潜邸时的门人,这样骄人的成绩,很是给他长脸面。

对比之下,在西北数年卸任抚远大将军收复西藏的功绩,也没有过去那样醒目。同大获全胜的年羹尧相比,十四阿哥这个大将军则显得拖沓无能了些。

不过欢喜归欢喜,雍正还是压下了百官关于献俘的折子。

青海蒙古,与内蒙古、外蒙古,系出同源。有些事情,朝廷也需要有所顾忌。

议来议去,除了奖赏功臣外,雍正最后决定,召年羹尧年底入宫觐见。

之所以留出大半年的功夫,不是他不着急见年羹尧,而是为了给年羹尧留体面。除了年羹尧奉旨进京外,各地督抚也要先期进京,共迎年羹尧。

换做康熙朝,若是皇上这般待臣子,早已御史跳出来弹劾。可是现下,御史衙门却悄无声息,谁也不敢在“西北大捷”的喜庆节骨眼上给皇上添堵。

等到三月中旬,曹颙到京时,召各地总督巡抚进京的旨意已经下去。

按照规矩,曹颙回京,要先到御前交了差事,才能回家。为防他两眼一抹黑,不知京城各方动态,蒋坚提前一日就在京郊的驿站相候。

等见到曹颙,他便对曹颙讲述了这些日子的京城情势。

曹颙听蒋坚提起雍正召集外地督抚进京迎候年羹尧时,觉得不可思议。

皇上这番举动,是不是恩太重了些?

他已经听晓,年羹尧坐镇西宁,就真的是“坐镇”。年前平定海西也好,年后这次大捷也罢,都是岳钟琪带着众将征战。

固然是彰显了朝廷体面,厚待年羹尧,也不需要外地督抚共迎吧?

“看来京城与宗室这边,皇上是梳理妥当了!”曹颙道。

蒋坚点点头,道:“九阿哥拘在西宁,十阿哥圈在张家口,宗室中虽各有说辞,却也没人敢出来叫板。”

名义是借着“西北大捷”,为了年羹尧召集督抚进京,实际上该是雍正要插手地方吏治。

等到雍正接见,曹颙就发现,他整个人都不同。

去年的雍正,老是皱着眉心,面上常露疲惫之态,就是那种将自己逼得紧紧的,令旁人也胆颤心惊的那种。

现下的雍正,帝王的威仪更盛,脸上也添了从容不迫,不知是不是解决了外患所致。

虽说甘州事务,曹颙早在密折中就详细提及,可眼下雍正仍是仔细问了一遍。听说百姓已经开荒,移民已经安居,他不由点点头……

曹颙从宫里出来回到曹府时,已经是黄昏时分。

李氏与初瑜早已等得心焦,不停的使人去二门探问。天佑与恒生兄弟,则是带了管家,在门口相迎。

一家人就别重逢,少不得又有一番欢喜……

十六爷的筹划

“没有参加乡试?”曹颙看着儿子,有些意外。

一大家人吃完团圆饭,天佑没有随着众人散去,而是跟着父母回了梧桐苑,禀了自己没下场之事。

曹颙还以为儿子会参加二月的乡试,即便不为金榜题名,多次下场机会锻炼锻炼也好。

天佑倒是也不心虚,道:“是五叔建议让孩儿缓考的,旗学里的先生也让孩儿等下科,孩儿自己也觉得再读几年书要好。同母亲商议后,便没有去顺天府登基报考。”

初瑜在旁,怕丈夫不快,道:“确实如此,儿子是与我商议后才决定缓考的。”

曹颙心中,倒是没有什么不快。

太早金榜题名,对天佑未必是好事。曹项是任过外职,曹頫小时候曾在曹寅跟前耳濡目染。因此,即便他们兄弟少年进士,行事也比其他人稳健许多。

天佑他是曹颙的嫡长子,伯府未来的接替人,父母又都庇护有加,生活过得比曹项兄弟要顺心自在的多。就算听父亲教训,晓得些官场上的弯弯道道,却也是纸上谈兵。

还是年长些再出仕,心智更坚决,处事能更周到。

“李诚下场了么?”曹颙想起一事,问道。

“下了,还中了举人,昨日张的榜。”天佑说着,倒是带了几分敬佩,道:“听说李家表哥读书极刻苦,眼睛都熬伤了。前些日子他过来给老祖与祖母请安,孩儿还建议他戴眼镜呢,刚好十六叔家开了间眼镜铺子,也不知李家表哥有没有去买。”

曹颙见他提及李家,并无轻蔑失礼之处,很是满意儿子的行事做派,没有生出势利眼,用官职与门第论高低,不错。

孙家有孙礼,李家有李诚,若是真走科举之路,倒是稳稳当当的家族复兴之路。

等天佑走后,初瑜犹豫了一下,对曹颙道:“爷,瞧着李诚的穿戴打扮,虽也干净,可到底清寒了些……二月下场前他来过一遭,老太太摸着他身上的衣服,当面什么也没说,背过身却是流下眼泪。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