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章(1 / 2)

明代宫廷法器主要分为铜和铁两种材质。存世量较大的是铜质鎏金法器。另一种就是以铁雕鋄金银工艺的铁质法器。

可能是由于铁雕鋄金银工艺法器的加工难度较大的原因,现存于世的明代宫廷铁雕鋄金银工艺的铁质法器寥寥无几,而且绝大多数没有款识。

因此,虽然在史书上屡有对僧人赏赐法器的记载,但是对明代宫廷制作法器的断代,还是一个不太容易的事情。”

沈瑜喘了口气,稍作停顿。

李老师说:“小伙子,你自己也说了,这类法器很难明确断代。”

沈瑜说道:“绝大多数没有,不代表绝对没有。其实,少量铁雕鋄金银工艺的法器,有明确的永乐年款,因此,可以当做标准器进行对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永乐法器鉴定的疑问。

这件永乐金刚杵的吞口部分,使用的是鋄金丝工艺,吞口的角和鼻子用的是鋄金箔工艺,额头部位使用的是鋄半圆形金珠的工艺,腮部则是将事先打制完毕的小圆金片,按一定的顺序叠压鋄金片,以达到特别的视觉效果。”

沈瑜滔滔不绝的说着金刚杵的工艺。被吸引过来人,越来越多。

刚开始的时候,几位专家觉得这只是沈瑜的臆测,当他说到具体的工艺和参照品的时候,有人开始在手提电脑上查询资料。

几个别人查资料的时候,沈瑜还在继续讲自己的看法:

“我个人对这件金刚杵的看法,倾向于永乐早期制作的,有很大可能是承继借鉴了元代宫廷铁雕鋄金银的工艺。由于这件金刚杵的工艺,相对于其它的永乐宫廷铁质法器,更为精细。这柄金刚杵如果是用于赏赐,被赏赐的对象,有可能是身处明朝的密宗法王,或者是与其地位相近的僧侣。”

李老师赞叹的说道:“说的好!看来,你对这类文物很有研究。您稍等,我们研究一会儿。”

看到现场出现了疑问,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说真,也有人说假。

最终,几个专家找到博物馆的几件参考器的图片,与金刚杵比对之后,擅长法器鉴定的老师与专家组的组长,迅速交换了意见。

杨老说道:“小伙子,你眼力不错,这件物品,基本可以断定是永乐年间的法器。”

专家给出了意见,围观的人议论的更热闹了。

“没想到,真是明朝的?刘哥,刚才你可看错了。”

“今天送来的东西,有好多被鉴定出是假货,没想到,这小伙子一个人带来了两件真品。”

几个鉴定师和拍卖师商议了一下,决定把起拍价格定在六万元。

彭峰对沈瑜说道:“恭喜,东西是真的,咱们去签合同?”

沈瑜说道:“不急。”

杨老有些惊讶的问道:“你还带了别的文物?”

沈瑜从背包里拿出了两个锦盒。

这两个锦盒被摆到桌子上,何年脸色变得古怪起来。

这是文物商店订制的锦盒,他自然认得。

沈瑜打开锦盒之后,拿出了鼻烟壶和香插。

何年心想,还真的这两样东西。他与王问对视一眼。

王问也见过这两样文物。

何年心想,买到手没几天,就送到拍卖会上来了?这小伙子可能想在拍卖会上,能够卖出一个好价钱。

杨老说:“珐琅彩和料器,是于老师的专长,请他来看吧。”

于老师是一个穿着格子衫的中年人。

他依次拿起两件东西仔细查看。

看罢,于老师问道:“东西不错,小伙子,这是家传的吗?”

沈瑜丝毫没有隐瞒:“从文物商店买的。”

这话一出,周围几个鉴定专家带着笑意看向了贺年。

贺年点了点头:“这个小伙子,是从我们那儿买的。一个是民国的料器花插,一个是清朝晚期的铜胎画珐琅彩鼻烟壶,都是不错的东西。”

几个鉴定专家听到何年的解释,都点了点头。

何年对沈瑜问道:“小伙子,你买了文物,还没过几天,怎么送拍卖会上来了?”

沈瑜说:“送拍卖会,或许会卖个好价钱。”

何年心想,果然如此。年轻人沉不住气,你想等升值,也等几年再说嘛。哪能这么快?

正在鉴定两样文玩的于老师,突然皱起眉头。

他拿出了放大镜,对着鼻烟壶仔仔细细的看了良久。

几位鉴定专家都已经认同贺年的说法,就等着于老师给出意见。

可是,这位于老师对着鼻烟壶翻来覆去的看,看过还不罢休,又反复掂重量。最后,还让人拿过一个电子秤——称重。

看到于老师这番做派,周围的人也察觉到了一丝古怪,把注意力都放到了于老师身上。

于老师的眉头越皱越深。他抬起头来看看周围几位专家,似乎有些举棋不定。

专家组的组长杨老问道:“于老哥,怎么不说话?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小说